五戒十善
明珠照彻天堂路 金锡振开地狱门
(资料图片)
纵使千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当我们对外界施加一个作用力的时候,外界必然返还给自己一个同样大小的力。同样,种下种种因,遇到合适得时机,种种因缘相会,果报就会成熟现前。
我们每个人累生累世累劫,因为无明,愚痴,不懂因果,造了无数的业。因为这些业,我们久远劫来,流浪生死,六道受苦,暂无休息。即使有幸投胎成人,也是种种逆缘逆境,可不哀与?佛在仞利天为母说法时,地藏菩萨向佛的母亲宣说了阎浮提众生感召的种种恶报,佛的母亲听完忧愁不已。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一切众生未解脱者,性识无定,恶习结业,善习结果。为善为恶,逐境而生。轮转五道,暂无休息,动经尘劫,迷惑障难,如鱼游网,将是长流,脱入暂出,又复遭网,以是等辈,吾当忧念。汝既毕是往愿,累劫重誓,广度罪辈,吾复何虑?”
这时,佛告诉地藏菩萨:“一切还没有解脱的众生,他们的性理和意识,是没有一定的。无论造善造恶,都是随境奔驰,因此一直在五道(天、人、地狱、恶鬼、畜生)中轮回不息,经过微尘数的劫数,受迷惑障难的苦难。好像鱼游入网,误以为是在流水中,或者刚刚脱出罗网,眨眼间又落入网中无法解脱,就此辗转轮回,永无出期。因为有这一等类的众生,我当然会为他们忧虑。既然你发了这种心,要了毕这从前所发的愿、累劫所立的誓,要广泛度脱这一辈遭罪的众生,我还有什么忧虑呢?”
暇满难得,能够得到人身,并有机会听闻正法,可以说是有大福报,善根深厚。然而有善根仍需勤修善法,才能早日成就。
佛陀是福慧两足尊,也就是福德圆满、智慧圆满。
修福德得布施,而且要不住相布施。
修智慧得持戒,由戒生定,由定生慧。戒定慧三学,持戒是基础。持戒是为了断三恶道之因,清净身语意三业。持戒会自然而然获得庄严戒相。佛门戒律虽多,但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是基本要求。《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中菩萨向佛请法时问到,什么法菩萨应常护持?佛回答,非己所安,不加于物。若诸菩萨守护此法,即是能持诸佛如来一切禁戒。
因为累生累世累劫的恶习,我们每个人都是贪嗔痴慢疑五毒俱全,迷惑颠倒。自以为有几分定力了,境界一来,马上就定不住了,升起种种烦恼。须知一切烦恼皆是佛种,然后用戒定慧转烦恼为菩提。
有多少烦恼就有多少对治法门,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契机的法门。可以持诵经典、持诵圣号、诵咒、打坐……无论行住坐卧,时刻训练自己内心保持清净状态,做到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间断。刚开始时可以选择持诵较短的经典,比如《心经》,只有两百多字,却统摄六百卷般若要义精华,随着持诵次数的增多,心会越来越清净,有一天会突然于经中某句有所悟。
十方诸佛功德平等,法门之间无有高下,法法平等。无论选择何种法门,修习时都要做到虔信,相信诸佛菩萨从无虚言,相信自己完全按照经典所言去做,自然而然能得到相应的功德利益。
修习善法是为了去除虚妄分别,修出清净平等心,千万不可执着于善,一定要随缘修善,从无住本立一切法。《维摩诘经》中有这样一段问答:
又问:“何法不生?何法不灭?”
答曰:“不善不生,善法不灭。”
又问:“善不善,孰为本?”
答曰:“身为本。”
又问:“身孰为本?”
答曰:“欲贪为本。”
又问:“欲贪孰为本?”
答曰:“虚妄分别为本。”
又问:“虚妄分别孰为本?”
答曰:“颠倒想为本。”
又问:“颠倒想孰为本?”
答曰:“无住为本。”
又问:“无住孰为本?”
答曰:“无住则无本。文殊师利,从无住本立一切法。”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我们总是在虚妄分别,分出生灭、善不善、净垢、罪福,有为无为……维摩诘居士请诸位菩萨说说什么是不二法门时,文殊菩萨说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众生本一体,度脱众生即是度脱自己。修大乘菩萨道要力行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菩萨观众生就像是水中月、空中云,菩萨作是观已,要不尽有为,不住无为,不离大慈,不舍大悲。
我辈从无始来流浪生死,短短的一生我们遭受了多少痛苦,我们又这样遭遇了多少生?思及此,可不谓大哀乎?
最后用两首诗结束本篇吧。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我们何时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呢?何时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呢?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