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首页

今亮点!乡村振兴在青海 湟中区:产业有特色 振兴有奔头

来源:长云网

西宁市湟中区是我省东部重要的农业区,有着5.65万公顷耕地、40多万农村人口,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湟中区以东西部协作为助推器,将传统农业不断向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转变,激发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记者在西宁市湟中区多巴镇玉拉村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育苗中心看到,身穿灭菌服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草莓苗分拣。而大棚内的工作人员则忙着将培植好的草莓苗进行移植,这些已经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的工作人员正是湟中区多巴镇玉拉村的村民。

西宁市湟中区多巴镇玉拉村村民张艳梅:我干了三年了,收入一个月2000多,还能照顾上家,然后最主要工作就是插苗间苗。


(相关资料图)

在育苗中心的组培室里,一排排透明组培容器整齐排列,这里是草莓每株都要经过标准化、程序化的脱毒培育。而在草莓脱毒育苗大棚,每个方格里培育着不同品种的草莓幼苗,让每株草莓苗有了“身份证”。

西宁市湟中区多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多炳:脱毒了以后就是苗子没有病毒,成活率比较高,所以我们脱毒以后的草莓苗很受市场的欢迎。

据了解,湟中区多巴镇玉拉村培育的草莓苗远销广东、广西、重庆等地。而这项新技术离不开东西部协作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专家的助力,如今,湟中区多巴镇玉拉村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有现代化温室1046座,有西红柿、羊角蜜、贝贝南瓜、丝瓜等30多种农产品。

西宁市湟中区多巴镇玉拉村党支部书记曹有明:对我们村来说,我们整个园区每天吸纳的劳动力差不多在300人左右。

西宁市湟中区多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多炳:我们园区里边的这些老百姓这边均纯收入要达到2万多元,今年我们准备在育苗棚里面要育苗200万株的草莓苗子。

湟中区的优势在于农业,畜牧业乃至畜产品加工是短板,湟中区西堡镇投资1.2亿元建成东西部协作项目生态奶牛养殖全产业链基地。奶牛养殖基地在布局设计上,采用了先进的粪污处理工艺,实现“牧草—奶牛—有机肥—牧草”的有机循环,发展零排放的绿色生态模式。

西宁市湟中区西堡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商志刚:智慧化牧场这一块,我们的牛都有耳标,它们从出生到它们产奶,它们是不是有病,还有它的产奶量都能监督。目前,我们的存栏量是1462头,牛奶日产量一天能达到10吨。三年内年收入能达到5,000万,纯利润能达到1,300万。

无论是低碳科学的西堡镇生态奶牛养殖基地,还是“西苗东输”的农业现代化草莓种植基地,东西部协作始终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现代化农村农业必将成为拓宽农民增收的致富新渠道。

标签: